贵州威宁:三代坚守,乌蒙荒坡长出大“绿海”
沙子坡林场的护林员在夕阳下巡山归来(2013年7月7日摄)。发(杨文斌摄)3月10日,沙子坡林场的老护林员王明才在看他38年前亲手种下的华山松。发(杨文斌摄)33年前,在位于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的一片黄沙遍地的荒坡上,第一批沙子坡林场护林员撒下松树种子;33年后的今天,2.7万多亩松树林海犹如一块翡翠嵌于乌蒙山间,而这要归功于护林员三代人的坚守。
1998年,我来到沙子坡林场,接替父亲做护林员。安德永是林二代,如今已经守护沙子坡林场20年,在他眼里,做护林员的工作既能让一方老百姓受益,同时还能造福子孙后代。
这份守护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33年来从未间断过。为了防火、防盗等,巡山工作要持续进行,身上还要带上些饼干或方便面,饿了就吃点。
同为林二代的刘永红护林13年了,他说,寒冬时节巡山,头发和眉毛上常常会结冰;为了防盗,也常常从天黑守到天亮。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多么恶劣的天气,沙子坡林场护林员都要坚持巡山。用安德永的话说,虽然辛苦,但这帮护林员却深深地爱着这片林海,我们的父辈撒下一粒粒种子,将一棵棵松树精心培养起来,我们对这片林海是充满感情的,我们要对得起父辈的付出以及当地的老百姓。过去,沙子坡是个荒坡,周围村庄也常常因此受到风沙侵袭,气候干燥、缺水。
自从有了这片林海,让这里的气候改善了许多。以前这里连玉米都种不出来,要想吃玉米就得拿洋芋到其他的镇子去换。安德永说,如今,不光能够种出玉米,林场里还自然生长出很多种野蘑菇,一斤能卖20元到50元,每户村民每年通过在林场采蘑菇卖能增收一两万元。
护林工作困难重重,但护林员总是能迎难而上,坚持守好生态底线。在林场里上坟烧纸、搭帐篷摆摊、搭戏台、乱砍滥伐各种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护林员们则严格按照规定,对不合法不符合规定的行为严厉阻止。
为了更好地保护林场,护林员队伍中还增加了8个周围村寨的村民。安德永说:他们多是周围村子里的村干部,以他们为表率,来影响村民。其中51岁的海风村支书赵银全从2009年成为护林员,他认为护林就是为老百姓服务,对大家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当被问及想做多久护林员时,他说:就干到真的干不动了,或者真的不需要我的时候就不干了。
而原本守护在沙子坡林场的21名护林员,则多是林二代或林三代。年轻的林三代李继辉两个月前才来到沙子坡林场,他说: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我也喜欢上了护林员工作,也希望借此为家乡做点贡献。如今,在安德永的影响下,儿子上大学选择了环境生态学专业,他希望儿子未来能继承自己的工作,也成为林三代,为生态保护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记者刘智强)。
本文关键词:贵州,威宁,三代,坚守,乌蒙,荒坡,长出,银河网官方网址,大,“
本文来源:银河网官方网址-www.tedxshimane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