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的“宁德模式”
闽东大地,秋色醉人。行走在山海之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乡村振兴生机勃发、民生事业不断进步,让人倍感振奋与欣慰。改革开放40年来,福建省宁德市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久久为功拔穷根,探索出一条成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世纪之路,书写出精准扶贫、摆脱贫困的“宁德模式”。一张蓝图绘到底闽东宁德曾是典型的“老少边岛贫”地区。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1984年5月15日,时任宁德福鼎县委办副主任兼报道组组长的王绍据,独自深入畲族聚居村——福鼎县磻溪镇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开展调查。
“看到那些快要倒塌的茅草房、三代人只有一条破裤子的情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彻夜难眠的他,奋笔写下了题为《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情况调查,随后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据王绍据介绍,1985年宁德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30元,其中农村贫困人口达77.5万,约占当时农村人口的1/3,9个县中有6个被认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20个乡镇中有52个被列为省级贫困乡镇。“那时的宁德被人称为东部沿海的黄金断裂带。”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面对当时宁德经济排行全省最末的困境,面对当地百姓摆脱贫困的热切期盼,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摆脱贫困这条工作主线,推动全市上下发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打响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扶贫攻坚战役,为宁德摆脱贫困、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根基。宁德全市上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30多年来,全市累计实现脱贫74万多人,尤其是近5年多来,共脱贫18.95万人,年均脱贫3万人以上。2017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2元,闽东贫困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善。如今,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赤溪村,山水环绕、空气清新、风景如画。
村民用好用足绿色生态、畲族文化等资源优势,推动农旅融合发展。2017年,赤溪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1元,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30多年来,正是有了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好政策,赤溪村才摆脱贫困,有了现在的新面貌。”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说,村里将进一步以好生态为底蕴,持续引进人才,加快发展产业,以必胜的信心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创新推动扶贫攻坚金秋时节,乡镇扶贫干部又来到福安市溪尾镇王家厝村“精准扶贫户”雷石金家里,给他送去生产发展补助资金。数年前,雷石金家因女儿重病陷入贫困,在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老雷一家的生活迎来了转机:女儿的医疗费进入大病医保得以全部报销;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全家搬进了新房。
今年,雷石金一家种植的茶叶和花生都卖出了好价钱,仅这部分收入就增加两万多元。以改革创新推动扶贫攻坚,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大数据平台,深入实施精准识别网底工程,健全精准筛选识别机制,在此基础上精准施策,开展精准扶贫。20世纪80年代末,宁德市启动林业改革,完善林业责任制,健全林业经营机制。
激发了广大群众造林绿化热情,使林业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着力点。在当时林业改革政策的鼓舞下,周宁县后洋村村民黄振芳建起家庭林场,种植茶叶、毛竹等经济作物,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后洋村以黄振芳家庭林场为模板,探索林养、林种、林游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整合资源,有效推进发展,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3000元,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
实施“造福搬迁工程”、实现基层医疗“海云工程”全覆盖、创立“地标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30多年来,宁德市始终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找对路径,脱贫攻坚的路子越走越宽。咬定青山不放松站在宁德时代科技大楼远眺,建设场面热火朝天:4000多亩的园区内,宁德时代二期EV项目、新能源科技二期项目等30多个配套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扎实迈向千亿产值目标,大项目正在推动着宁德大发展。
要解决贫困问题,根本之策还是抓发展。30多年来,宁德市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带动,为脱贫攻坚夯实物质基础。1988年12月,《关于开发闽东海水鱼类养殖技术的报告》引起宁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批示要求集中资源进行科研攻关,解决大黄鱼不能人工养殖的问题。
“当时人工养殖大黄鱼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疑虑和反对的声音从未间断。”报告起草人、时任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的刘家富说。
有了党委政府的“撑腰”,1990年,刘家富主持的大黄鱼人工育苗量产及其养殖应用技术研究顺利完成,此后更创造了水产业界的奇迹,闽东沿海一跃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大黄鱼核心养殖区。现在全国90%以上的大黄鱼产自宁德,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全市直接从事大黄鱼养殖、加工的人数达10万,一尾黄鱼游出产业发展新天地。咬定青山不放松。
近年来,宁德市紧紧抓住以产业促脱贫这条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新能源汽车等4大主导产业。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宁德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小农户生产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突出抓好生产规模化、经营组织化、产品品牌化。
目前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3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64家、家庭农场示范场123家,带动农户近65万户。同时,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284个,生产面积76.6万亩,占耕地面积36.8%,有效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切实带动了农民增收。
(记者高建进刘成志)。
本文关键词:摆脱,贫困,的,“,宁德模式,”,闽东,大地,秋色,银河网官方网址
本文来源:银河网官方网址-www.tedxshimane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