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科学治沙技术走向世界

本文摘要:民勤农民栽植梭梭树固定沙丘。(资料图)寒冬时节,武威市民勤县,零星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从空中向下俯瞰,一个个辛勤的工蜂在黄色的沙丘上面忙碌,数不清的矩形小格子将沙丘分割成一块块,并不断地向另一侧大漠光滑平整的方向延伸。 这并非蜜蜂在造蜂巢,而是治沙工人在压沙。甘肃,分布着库姆塔格、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三大沙漠,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数十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与沙漠共存的方式。

银河网官方网址

民勤农民栽植梭梭树固定沙丘。(资料图)寒冬时节,武威市民勤县,零星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从空中向下俯瞰,一个个辛勤的工蜂在黄色的沙丘上面忙碌,数不清的矩形小格子将沙丘分割成一块块,并不断地向另一侧大漠光滑平整的方向延伸。

这并非蜜蜂在造蜂巢,而是治沙工人在压沙。甘肃,分布着库姆塔格、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三大沙漠,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数十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与沙漠共存的方式。

从人力治沙到机械化、科学治沙,甘肃的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总体呈减少趋势,程度呈减轻趋势,土地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遏制。根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与2009年第四次监测结果相比,甘肃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19.14万公顷。

人们的生活也从过去的人进沙退到人沙和谐。一代接着一代干不能让民勤变成楼兰武威市北部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在地理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最前沿。

冬季的青土湖,芦苇全部黄了,尽管天气寒冷,这里依然水鸟飞来,生机盎然。青土湖曾是石羊河的尾闾湖,于1959年全面干涸。

那之后,水干风起,流沙肆虐,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这里呈合围之势。坚守民勤的人们开始压沙,用麦草方格来固定沙丘,减缓沙丘流动的速度,再种上梭梭固沙,涵养水分。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有6个单位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5人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武威市民勤县石述柱荣获全国防沙治沙英雄,凉州区张生成荣获全国十大防沙治沙标兵。

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充分调动全民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固沙治沙,慢慢地沙子少了;而国家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开始,青土湖就慢慢的越变越好。民勤县西渠镇号顺新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奎说。2010年以来,干涸50多年的青土湖形成了水面,并逐年扩大。

目前,青土湖水面达到25.16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埋深由2007年的4.02米上升为目前的3.04米,局部地下水埋深小于1米。在敦煌市阳关镇西侧、库姆塔格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汇处,这里有一个被媒体称作沙漠都江堰的综合性治沙工程。2016年8月,来自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洪水,经沙漠都江堰的分流后到库姆塔格沙漠后,阳关镇安然无恙。

它的创造者何延忠最初是为了实现高寒冷水鱼产业的梦想,来到这里后,何延忠才发现,由于南靠祁连山,这里每年汛期都会受到祁连山北坡肃北和阿克塞洪水的威胁,洪水挟裹着大量泥沙奔流而下,冲毁道路、农田和村庄。必须守住阳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

受古人的启发,经过专家指导后,何延忠开始修筑沙漠都江堰。他带着团队修筑黏土固沙工程固定沙漠,形成了保护敦煌阳关的第一道屏障;在库姆塔格沙漠风口修建沙障,有效阻挡沙丘向阳关推进,形成了第二道屏障;生物固沙是种植耐旱植物,形成了第三道绿色屏障。2013年8月,以中科院院士程国栋、郑晓静、冯起为代表的30多位科学家对沙漠都江堰的科技成果进行研讨,认为此项工程浩大、设计巧妙、建成不易,其以害治害、化害为利的治沙治水思路,极具创造性和推广性。

目前,沙漠都江堰工程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业领域为流域雨洪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及示范,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承担。多功能立体固沙车治理沙漠迈入机械化一日之计在于晨。几个年轻人睁开朦胧的睡眼,今天又要向着沙漠进发了。他们的坐骑独一无二,既能当代步工具,同时也是试验对象。

今天的工作是继续试验固沙车出草是否顺畅的问题,同时还要分出一部分人,在试验草沙障内种植耗水低的沙生植物梭梭。试验,测算,记录,种植。晚上要把试验数据带回去,继续对固沙车出草结构进行分析改进。

银河网官方网址

直到天已微微变黑,他们才乘坐着这辆独一无二的治沙车回农家院这是3年前的这个时候,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腾格里沙漠边缘,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工程与生物治沙试验基地的一天。3年后,在甘肃境内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已经形成2000多亩的草方格沙障,成为阻止沙漠化扩张的一道坚实防线。而筑起这道防线的多功能立体固沙车,也已经过千锤百炼,可以大规模地实施机械化治沙了。

作为世界首台机械化治沙车,这台多功能立体固沙车拥有11项实用新型技术及发明专利,作为甘肃建投自主研发的产品,已于2014年7月开始沙漠治理作业。人工铺设草方格治沙固沙因其防风固沙的效果好而受到国内外治沙界推崇。然而,由于治理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因素,加之土地沙漠化不断加速,这种方式难以抵挡渐趋加速的沙漠化扩张。而机械治沙由于利用固沙装备将稻草、麦秸等植物茎杆在沙漠表面铺设成不同形式的草沙障,由于增大了沙漠表面的粗糙度,消减风力,阻止流沙移动,截流雨水,可以起到明显的防风固沙作用。

机械装备固沙质量高、效果好,大大提高沙生植物的种植存活率。根据测算,人工铺设草沙障6人每天可以铺设600平方米;而固沙车3人每天能够铺设4万平方米,月均完成120万平方米。而日前,甘肃建投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与生物装备治沙试验基地被列为全国荒漠化防治(机械治沙工程)试验示范基地。未来,甘肃建投还将在此积极探索沙漠治理体制,提升科技治沙水平,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提升沙区文化等多角度探索探讨沙漠化防治及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与经验。

作为全国最早研究开发沙产业地区之一的甘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灌草饲料、沙漠养殖、沙漠生态旅游等为主的沙区特色产业,全省沙产业累计投入达126亿多元,累计产出达153亿元。经过几十年的防沙治沙工作,截至2014年底,我国10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相比2009年缩减了1022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缩减了6337平方公里。科学治沙显成效中国技术走向世界在甘肃,有很多专家学者一生都与沙漠为伴。

治沙跟看病一样,需要先把脉,摸清风沙的特点再来治理。我们现在可以做到针对不同的沙害提出技术、产品、治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治沙不是只有一种方式,而应因地制宜建造不同的治沙体系。

比如敦煌莫高窟戈壁风沙运动规律及风沙防护对策、鸣沙山月牙泉沙山动态变化及流场恢复技术以及一些海边沙害治理和铁路沿线沙害治理体系,目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被广泛复制。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和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站长屈建军告诉记者。五十多年前,一群戴着眼镜、扛着塔尺、提着仪器的书生走进了甘肃民勤西沙窝,在沙井子支起帐篷,安营扎寨,开启了甘肃人民科学治沙的序幕。

目前,我们在沙山堡建成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有试验地2300亩,成为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前沿防沙治沙的桥头堡。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刘世增介绍说。凭借四十五年定位研究和治沙成果的支撑,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建成全国唯一依托省级研究所建设的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创造全国第一套近地面沙尘观测系统,为西北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近年来,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与7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科技交流,与130多家国内科研院所和大学开展合作研究;600多位国外专家、官员来所考察学习,30位专家出国交流;执行了38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举办43期国际培训班,将中国治沙技术推向了世界。随着中国荒漠化治理水平的不断进步,科研和产业治沙等步伐的加快,掌握了先进的治沙技术的中国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国际化荒漠化防治,在国际荒漠化防治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关键词:银河网官方网址,甘肃,科学,治沙,技术,走向世界,民勤,农民

本文来源:银河网官方网址-www.tedxshimaneu.com

Copyright © 2003-2023 www.tedxshimaneu.com. 银河网官方网址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62374440号-9   XML地图   银河网上·股份有限公司